余华的这本《兄弟》早不是什么新作。。。可书我是五一长假尾巴的时候看完的,确切的说。。。上半部是看的书(学校图书馆里头借的!),下半部是在网上面在线看的(我的眼睛啊!)
从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文笔来讲,我觉得还是上部好,为什么呢?。。看简介。
上部:
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,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,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。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,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,被后者视为恩人。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,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,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,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,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。
李兰去上海看病,而“文革”开始,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,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,隐瞒了事实真相,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,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。李兰为宋凡平守孝,7年不洗头,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……
从我看时的感受来讲,我觉得还是上部好,为什么呢?。。躺在被卧里捧本书看和坐在电脑前眼睛都快恍瞎了,你说哪个好。最主要是下部的前几章节没啥可说的,。。。到了最后一章节,小说的结尾,天马行空的,乱写一通。。像换了个人。。我都怀疑是不是余华结的尾。。谁知道呢,可能这就是他要的效果,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,从而印象深刻吧。。。
这里有必要转载一段他人的观后感,看的出他是持反方观点的。。。可我不是,我觉得书还是好书的。但我觉得得他的一句话说得挺逗,也挺贴切:“著名作家余华的新著《兄弟》看完让人非常困惑,很难将这本韩国影片一样装祯的小说和余华这个名字联系起来。至少我作为一名读者,实在想不到这本书居然是余华写的。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余华不能写这样的书,只是这样的做法实在太过浪费。 如果世界上必须有那么一本书,它的头两章需要围绕的女人的屁股浪费掉几万字,那么我希望这书的作者不是余华。因为这种事情只需要一个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人,怀着对女厕所的一定热忱就能在半天内干完。是什么让余华在《兄弟》一书里执意要亲自动手,不厌其烦地描写屁股,实在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。”
呵呵,是啊。。我也觉得 这书的封面挺出彩的。。。特别是底下那个,有点像起了青春痘的张学友。。。
之前看过电影《活着》。。这次看完了书。。总结一下,那就是余华似乎对“文革”有着特殊的情节。。而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所无法理解的。。。原因很简单,他们经历过而我们没有。。。读者书里面有关文革那段看似调侃,实则残酷的描写,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:明白了,我老爸之前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起,我们家当年就是因为土地多了点雇了几个人铲地,好么殃的,就被定了富农。。。于是讲起爷爷当年如何被批斗,扫厕所,奶奶又是如何每天送饭过去。。。明白了,今年过年回沈阳,二大爷和老爸又说起这段,说,要是文化大革命没受那么多苦。。爷爷奶奶还可以多活几年。。说着说着大颗大颗的眼泪就往下掉。。我吓的在一旁递纸巾。。心想,这是怎么了呀,好么殃的。。。
现在我似乎能理解那么一点了。。。恩,我想我们不理解文革的痛苦,就好比他们不理解麦当劳里的“破面包”为啥卖那么贵一样吧。。。反正我觉得,每代人都有每代人不同快乐和疾苦,因此我们应该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快乐的往前看吧!